这些
投资者过于执着于所谓的
技术
指引,而忽略了整体的趋势、基本面等。
在
市场相对平静的时候,技术指引是比较准确的。
一旦市场出现波动,
尤其是在重大政策、数据
公布的时候,技术往往
就会失去准确的方向。
他们的
从众心理太重,容易受市场氛围的影响。
他们
听信一些所谓市场
人士的指导。
比如,市场传言某对货币将推出利好。
此时,很多投资者会不顾一切地进行买入操作。
从而导致
不必要的损失。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
平台将消费需求与
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进行撮合、匹配,很
好地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既有效降低了
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又大大提高了消费便捷程度,使得网络购物、旅游
出行、
本地生活等平台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
然而,
日趋激烈的同质化平台间的竞争和互联网经济对
流量的不断争夺导致不少平台唯“流量至上”、独“
流量为王”。
例如,有的平台为了流量,放任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平台;有的平台为了流量,对入驻商户的资质审核和质量管控形同虚设;有的平台为了流量,对刷单炒信、虚假发货等问题查处不力;还有的平台为了流量,存在强制商家进行平台“
二选一”的行为。
平台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呼吁相关平台企业彻底扭转唯“流量至上”的错误思维,正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平台治理,用诚信合规经营创造更大价值。
此前,
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已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中央结算公司近日公布的
债券
托管量数据显示,4月境外机构
人民币(6.4345,0.0053,0.08%)债券托管
面额较
3月增加648.59亿元,显示
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积极性上升。
专家认为,这与中美国债收益率差重新小幅走阔、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重归升势有关。
中短期内,外资加大在中国金融市场参与力度的趋势不会改变。
外资重新加大增持力度 5月10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2219.45亿元,较3月末增加648.59亿元。
而3月末较2月末增加值为46.17亿元,这反映出外资加仓
中国债券的积极性有所上升。
从券种看,4月末与3月末相比,境外机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增长最多
的是国债,增长517.35亿元;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增长61.91亿元。
从面额占比看,增长最多的是国债,占比扩大0.34个百分点;其次为商业银行债券,占比扩大0.08个百分点。
4月,境外机构买卖中国债券十分活跃。
债券通公司报告显示,4月债券通交投稳步增长,共计成交5340笔、5192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247亿元人民币。
其中,4月21日交易量达496.1亿元人民币。
由于3月外资加仓量远低于年初两个月,一度引发部分外资可能“离场”的担忧。
但4月外资加仓量回弹,有助于打消市场这一疑虑。
美联储
副主席:
就业和通胀数据出现严重
预测误差,但不会致联储改变
计划:美联储副主席
克拉里达(RichardClarida)周三表示,4月就业增长疲软和通胀走强的双重意外并未影响美联储的计划,他并称距离美国经济愈合到足以让美联储考虑撤回危机时期支持政策还有“一段时间”。
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的
12个月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4.2%,
创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克拉里达表示,这个数字“远高于”他的预期。
这是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一周内第二次未能正确预估一项重要经济数据,此前公布的报告显示,4月美国就业岗位仅增加26.6万个,大约是美联储官员和许多经济学家预测增幅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