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者将
重点关注第四季度GDP终值、2月PCE物价、
美国
国债收益率走势以及美联储
官员的
讲话。
日内21:0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发表讲话。
基本面多空
因素本周关注的焦点仍是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官员的讲话。
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仍可能成为金价的主要看涨因素。
如果美联储官员继续对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保持沉默,可能会增加美国国债的空头。
此外,股市的上涨也将提振市场风险情绪,打压避险
黄金。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拜登
政府继续实施刺激
计划的进展,可能会提升黄金的吸引力。
欧洲第三波疫情的爆发,也可能吸引部分欧洲
资金进入黄金市场。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
梅斯特:今年通胀上升
不太可能引发
加息明年轮值拥有FOMC投票权的梅斯特
预计,美国的通胀将达到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未来
几个月通胀将“显著上升”,近期通胀率将升至2%以上,但
将会回落。
梅斯特还表示,不太担心通胀将会失控,保持低通胀的因素并没有在这次
大流行中消失。
梅斯特预计今年通胀上升不太可能引发加息,不认为今年预期的通胀上升是满足美联储政策
利率前瞻性指引所需的那种可持续增长。
在没有
通胀压力或金融稳定风险的情况下,美联储不会对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指标做出反应。
在缩减购债前,劳动参与率可能不会完全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基数效应短期内可能被化解,但大流行导致的
供应链瓶颈、服务业需求激增带来的用工成本压力,以及政府
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都可能对物价产生中长期影响。
美国承包商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西蒙森(Keimoon)指出,从2020年4月到上月,建筑用材料价格上涨19.7%,是1986年有统计以来最大涨幅。
40多年前大通胀时期的一幕因此被频频提及。
上世纪
70年代,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和
石油危机,美国通胀率持续走高,并在1980年达到13.5%的峰值。
当时美国除了依赖进口石油,经济与全球的关联度并不高。
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都是在美国制造的,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工会的支持下不断上涨,石油危机和收入上升的共同作用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通胀潮。
在卡特总统任期内,美国每月平均增加21.5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却在上升,最终导致其连任失败。
施罗斯伯格向记者分析道,如今供应链约束正在加剧供需矛盾,而政府财政支持则不断注入流动性,因此通胀预期不断上行。
从历史经验看,需求驱动的通胀往往是暂时的,因为价格上升会推动市场供应快速响应以满足需求,现在美国也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做到
这一点,关键在于供应链问题如何解决,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逐步推广,疫情防控形势下半年逐渐好转,有望改变这一点。
他认为,真正的通胀螺旋发生在工资涨幅开始跟上物价水平的时候。
当今环境与70年代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劳动力绝对缺乏定价权,这一点从政府最低工资谈判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因此,他对
美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通胀持续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戴蒙(JamieDimon)本月初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即将迎来一轮繁荣,但如果刺激计划安排不得当,之前的努力可能会被浪费。
他当时列举了一些迹象,小企业和低收入工人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更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估值高企。
‘如果我们只是投入大量的钱,而这些钱又被浪费掉了,就会有大麻烦。
例如,一个高速公路规划应该详细说明要建多少英里,花费多少,以及何时建成。
如果学校不以毕业率和就业率来衡量,为社区大学提供免费学费是行不通的。
我担心的是这些钱将如何使用,政府需要非常清楚他们想要实现什么。
’戴蒙说。
对于拜登而言,通胀和就业已经成为了其上任以来面临的首批重大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周期中实现‘重建更好未来’的竞选口号,在国会分裂的情况下推进新一轮刺激计划,未来的工作看起来并不轻松。
《
21世纪》:从目前来看的话,
人民币
国际化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赖
长庚:
我觉得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几乎又回到十多年前。
十几年前,当人民币第一次开放的时候,是
利用在香港的贸易
支付。
现在中国已经变成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甚至于支付伙伴。
我觉得人民币最大的挑战是人民币的海外
存量是否充足。
因为只有拥有足够的存底,人民币才能作为一个借贷或者融资的货币。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的海外存量还不是那么充足,所以如果要作为一个从支付转换成融资的货币,可能还有一段努力的空间。
《21世纪》:根据你跟客户的接触,他们会怎么看待人民币国际化? 赖长庚:就我接触的客人而言,人民币国际化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
这已经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循序渐进地推进。
现在不会像前几年一样,在风口上谈论人民币会不会国际化。
可是,如果注意一下现在进来的资金,将来
还会进来更多的资金,国际化的发展本来在发生。
但是,人民币会不会真正的国际化,主要还是看内部,我们多向外释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