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担心马上要召开的气候峰会要黄吗? 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
拜登将于4月22日至23日,组织召开全球气候峰会。
美国当时还刻意提到邀请
俄罗斯和
中国参加。
近日,更是有媒体报出,拜登提议美俄两国当面会谈的可能性。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就像当初对待与中国的谈判一样,突然发动制裁施压。
北京时间4月
15日晚,据白宫网站消息,拜登将从6月14日起禁止美国银行参与以卢布计价的俄罗斯
主权债务的一级市场。
限制俄罗斯主权债务是对俄罗斯干预2020年美国大选的直接回应。
同时,美国财政部制裁了32个实体和个人,这些实体和个人实施了俄罗斯政府的指使,企图影响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及其他造谣和干涉行为。
另一方面,同样是产油地中东近期也极不太平。
胡塞武装与沙特似乎有一种不死不休的感觉。
该组织发言人15日称,使用无人机和在吉赞的11枚导弹
袭击了
沙特阿美的石油设施。
导弹和无人机的袭击造成了沙特阿美的一处设施起火。
伊拉克更是事故不断,当地时间4月14日晚间,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的国际机场再度发生爆炸,该地区附近的美国领事馆响起警报。
15日,巴格达再被炸弹袭击,造成十数人伤亡。
《21世纪》:为什么CPI和非食品CPI增幅相差较大? 明明:这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今年
食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
猪肉价格下降。
在中国的CPI统计里,猪肉的权重占比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过去的一两年,猪肉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中国猪肉生产有一个“猪周期”,猪肉从出生到生产到消费有一个过程,所以供需的波动导致猪肉出现一些周期性的特征。
过去两年,猪肉产量下降导致整体猪价上涨较快,最高的时候猪价达到40元至50元。
而今年猪价只有十几元至20元。
因此,今年随着猪肉生产、猪肉供给的提升,再叠加去年的高基数的作用,
总体而言,以猪肉代表的食品价格实际上对于总体的CPI起到下拉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体现出总体的CPI比非食品的CPI反而要低的特点。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陷入“
流动性陷阱” 《21世纪》: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初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并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
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一表述呢? 明明:既然我们要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那么必然有些
国家是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主要就是以
日本和欧洲为主的发达经济体。
在过去10年里,全球宏观经济是一个低通胀、低
利率的特征,所以很多国家像日本和欧洲都进入了零利率和负利率的一个宏观环境。
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调整利率的水平,如果利率已经到0甚至到负,那么就没有再往下调控的空间。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的货币政策其实是比较纠结的,陷入了一个流动性陷阱,没有办法再进一步的刺激经济。
相对来说,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还是比较充足。
特别是在去年面对疫情,我们的货币政策总体积极响应,但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做大水漫灌。
所以,我们现在的
名义利率和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洲,是更充分的。
我们现在的短期的名义利率在2%左右,中长期的名义利率,如10年国债还在3%以上的水平。
即便未来我们面对一些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也有足够的货币政策空间进行应对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