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的第七条
交易规则是观察
市场成交量。
除了
市场趋势、形态和各种比率外,甘恩还特别注意市场
交易量与其他交易规则的配合应用。
他认为,定期研究市场的月度和周度交易量极为重要。
研究市场交易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判断趋势的变化。
利用交易量记录来判断市场趋势,基本基于以下两个规则。
第一,当市场接近顶部时,交易量往往会增加。
在
投资者蜂拥入市时,有大户或内幕
人士大量
派货,会导致市场交易量大增,当有实力
的人派货结束后,坏消息出现,也是市场见顶的时候。
因此,大的交易量往往伴随着市场的顶部。
其次,当市场一直下跌,交易量持续萎缩时,意味着市场的抛售力量已经到了尽头,投资者的套现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市场底部马上
就会出现,市场价格反弹指日可待。
提高
传播的时空效益,减少传播障碍和故障。
根据
受众的动态和
静态
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传播
新闻。
一是根据动态分布,如:堵车
信息。
在拥堵严重的路段,司机和乘客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新闻(当然,此时人们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他们可以抓住机会
推送新闻,从时间上提高了
传播效果。
第二,根据静态分布,如:居住信息。
基于此,媒体可以在受众居住地附近推送新闻,在空间上提高了传播效果。
6.双向传播过程将更加快捷及时,传播效果检验更加便捷准确。
7.借助大数据收集信息,反馈更加方便及时,信息也有利于分析。
现在一些新闻网站会根据读者在某一环节或文章段落上停留的时间长短来改进页面布局和文章内容。
成立ExnessExness
集团成立于二千零八年,由一群专业的
金融和
信息技术
专业人士组成。
Exness集团由金融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士于2008年创办。
该集团过去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如今已成为行业领袖。
截至2019年12月,该集团的
客户月度交易量已达3258亿美元,全球活跃交易者已逾72,721人次。
Exness集团为客户为客户提供类型丰富的金融品种,包括货币对、金属加密数字货币、能源、指数和股票。
此外,该公司通过个性化和真正国际化的方式为其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客户服务。
该公司的官方网站已本地化为15种
语言,客服跨越13种语言,其中11种语言的服务时间为一周五天,每天24小时;而英语和
中文客服则为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
目前该公司拥有塞浦路斯证券和交易委员会(CySEC)的全
牌照,以及
英国金融行为市场监管局(FCA)
颁发的欧盟授权代表牌照,塞舌尔金融服务管理局(FSA)颁发的零售外汇牌照,此外还是南非金融部门行为监管局(FSCA)授权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整体来看,在不考虑央行
公开市场投放的前提下,
5月面临的
资金面缺口可能在9500亿元-1.2万亿元附近,资金补足压力相对弱于去年同期,但超季节性。
此外,尽管去年5月资金面缺口远超往年同期,但当时央行在5月中上旬阶段也并没有
收紧
流动性,真正对流动性的收紧是发生在5月下旬,而且为的是打击违规套利和浑水摸鱼。
因此去年5月中上旬,当市场对
货币政策预期还很松的阶段,
利率债供给的扰动其实并没有对市场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利率也并没有说因为利率债供给放量而出现明显的上行。
所以核心其实还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
资金缺口虽有,但央行态度更为关键,最新政治局会议提及,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相比于流动性缺口而言,我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可能更为关键。
毕竟如果央行没有收紧的意图,即便5月税收上缴、地方债发行提速等因素可能导致流动性缺口较大,央行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流动性投放以应对。
所以5月资金面会不会紧,更多还是取决于央行想不想紧。
我们认为市场无需过多担忧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因为本轮通胀更多是结构性通胀,而且背后成因更多是海外驱动而非国内自身。
而且无论从近期基本面表现还是央行官员表态来看,央行收紧狭义流动性的风险不高。
具体而言: 1)首先,央行政策
思路在于降低和熨平货币市场
波动,而非人为制造波动 去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一直强调,央行政策思路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利率波动。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一直以熨平资金面扰动为目的,在资金缺口较大时投放流动性对冲,资金较为充裕时回笼流动性以避免资金利率过低滋生“浑水摸鱼”。
在今年1月下旬央行流动性投放偏紧后,货币市场利率曾出现明显抬升并大幅偏离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央行此前制定的政策思路,而且也导致市场更加摸不透央行的政策意图,降低了央行与市场沟通的有效性。
但央行也很快做出了调整,春节过后,央行增加了与市场的沟通,多次强调“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同时在实际公开市场操作上也没有进一步进行量的收紧,即便是3、4月资金面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央行仍对MLF到期进行了等额续作,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也有所熨平。
而且市场目前的犹疑更多是担心通胀,从逻辑上来讲,5、6月公布的其实是4、5月的通胀,也就是说在市场普遍担忧4月通胀已经出现超预期抬升后,央行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因此,如果在市场普遍认为的通胀高点阶段央行都没有出来收紧流动性,那么后面通胀数据落地为安后,其实也就更没有必要进行收紧了。
基于该基调判断看,我们认为央行5-6月大概仍延续当前货币政策熨平波动的操作思路,不会人为制造波动,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信用市场情绪仍偏弱,央行可能更为担心的是信用风险而非通胀风险。
一旦收紧狭义流动性,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信用市场可能会雪上加霜,如果出现超预期违约,参考永煤事件,最终可能还是需要央行出面重新放松狭义流动性以对冲,得不偿失。